鋼的常用退火工藝的分類及應(yīng)用 | |||
類別 | 主要目的 | 工藝特點 | 應(yīng)用范圍 |
擴散退火 | 成分均勻化 | 加熱至Ac3十(150—202)℃,長時間保溫后緩慢冷卻 | 鑄鋼件及具有成分偏析的鍛軋件等 |
完全退火 | 細(xì)化組織,降低硬度 | 加熱至Ac3十(30—52)℃,保溫后緩慢冷卻 | 鑄、焊件及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鍛軋件等 |
不完全退火 | 細(xì)化組織,降低硬度 | 加熱至Acl十(40一62)℃,保溫后緩慢冷卻 | 中、高碳鋼和低合金鋼鍛軋件等(組織細(xì)化程度低于完全退火) |
等溫退火 | 細(xì)化組織,降低硬度,防止產(chǎn)生白點 | 加熱至Ac3十(30—50)℃(亞共析鋼)或Acl十(20—42)℃(共析鋼和過共析鋼),保持一定時問,隨爐冷至稍低于Arl進行等溫轉(zhuǎn)變,然后空氣冷卻(簡稱空冷) | 中碳合金鋼和某些高合金鋼的重型鑄鍛件及沖壓件等(組織與硬度比完全退火更為均勻) |
球化退火 | 碳化物球狀化,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 | 加熱至Acl十(20一40)℃或Acl一(20一32)℃,保溫后等溫冷卻或直接緩慢冷卻 | 工模具及軸承鋼件,結(jié)構(gòu)鋼冷擠壓件等 |
再結(jié)晶退火或中間退火 | 消除加工硬化 | 加熱至Acl一(50一152)℃,保溫后空冷 | 冷變形鋼材和鋼件 |
去應(yīng)力退火 | 消除內(nèi)應(yīng)力 | 加熱至Acl一(100—200)C,保溫后空冷或爐冷至200一302℃,再出爐空冷 | 鑄鋼件、焊接件及鍛軋件 |
電話
0769-87895189
136-5000-0116
微信
加微信好友
手機站
進入手機站